今天,我想给大家讲述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。这张照片的主角是孙立人将军的长子孙安平,他穿着皮夹克配资优秀股票配资门户,跪在墓地前,正在为父亲扫墓祭祖。那一天,他代表父亲回到了大陆,怀着多年的愿望,这一刻终于得以实现。
2016年8月13日至14日,孙安平和全家首次回到了祖籍地——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分水村。8月13日一早,他们一到村里,就在村干部和村民的陪同下,来到了祖父的墓地祭拜。当看到墓地保存得如此完好,孙安平激动得泪流满面。他在墓前长跪不起,表达自己对祖父的深深敬意。祭拜过后,孙安平逐一和村民们握手,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。第二天,8月14日,孙安平和家人来到了父亲孙立人的故居。他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,不时询问父亲当年在家乡的生活点滴。
展开剩余77%孙立人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晚清风格小型四合院,至今保存着16间房屋,包括孙立人结婚时的住处。院内种满了树木,其中有三棵超过百年树龄的木瓜海棠,是孙立人亲自栽种的。当地的干部感慨道:“每次孙立人的后代回乡,他们都会站在这些树前,感慨万千。”
临别时,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行。那一刻,孙安平再次泪流满面。他说出了埋藏心中多年的愿望:希望父亲孙立人能将来迁葬回到家乡,和祖父永远在一起,完成父亲的“叶落归根”之愿。
孙安平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,因为孙立人在台湾病逝后,他的棺椁至今未能安葬。孙立人一生光辉,素有“东方隆美尔”之称,但他晚年在台湾的经历却是悲剧收场。1949年8月,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,蒋介石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,并任命孙立人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兼台湾防卫司令。尽管孙立人在军事上取得过许多成绩,蒋介石始终对他心存戒备,不信任他。
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对任用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,亦颇费心力。”由于孙立人受到美国的信任与支持,蒋介石对此感到不安。1949年2月,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派人邀请孙立人到日本商讨计划,美国政府甚至考虑用孙立人替代蒋介石。然而,孙立人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,明确表示忠诚于蒋介石。
然而,蒋介石不愿接受孙立人的忠诚,在1956年捏造了“孙立人兵变”的事件,迫使孙立人辞去所有职务,并在当年8月被软禁,失去了自由。孙立人被迫在监视中度过了33年的漫长岁月。尽管如此,孙立人仍然未曾放弃对家乡的思念。随着年岁的增长,他越来越渴望回到故乡。然而,他始终未能如愿。
1988年,蒋经国去世,孙立人终于获得自由,但那时他已是88岁高龄。1990年3月,著名作家冰心通过许逖教授给孙立人写信,希望他有生之年能回大陆探亲。孙立人收到信后非常激动,并迅速回信,他写道:“虽然身体不好,行动缓慢,但我依然希望能与老友相聚,畅谈往事。”不幸的是,就在他回信后不久,孙立人便去世了。1990年11月19日,孙立人在台湾病逝,享年90岁。
在临终时,孙立人留下了遗言:“我死后不葬回大陆,棺材不入土。”按照他的遗愿,亲人们将他的灵柩安放在台中市的墓地。孙立人的子女一直希望能够将父亲的遗体迁回大陆,尤其是孙安平,他曾多次表达希望父亲能够安葬在故乡。
早在孙安平回大陆的前一年,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就应邀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。孙天平曾表示:“有一天,我一定会把父亲的墓迁回大陆配资优秀股票配资门户,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,但我相信,只要持续努力,最终一定能完成这个心愿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思考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